各位評審,各位來賓,我是52號,薄瑞安,我今天所要演講的題目是博物館的之美。
雖然曾經在台灣山脈裡活躍的雲豹,早就已經絕種了,但是我知道還有一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得到。雖然對很多文化來說,先人的遺骨是神聖,而且是不應該隨便公開展示的,不過我知道有一個地方還能夠讓你我一窺端倪。這個地方就是博物館!
乍看之下,博物館是箇好地方,博物館藉由保存珍貴罕見的東西,來貢獻社會。不過,我忍不住懷疑,要是博物館多了一隻雲豹,那麼,山上不就少了一隻嗎?而原住民的那些頭蓋骨,又為何會離開了它們應該的那個墳墓呢?我不禁要問,博物館到底憑什麼收藏標本呢?其實只要經過仔細思考以後,我們會體認到一個事實:那就是收藏於博物館內的標本,不單單只是代表了某一種動植物、或文化,它更代表了收藏的歷史,特別是那些帝國主義以及殖民的歷史。毫無疑問地,四百年以來歷史曲曲折折的台灣,是最佳的範例。
諸位聽到這裡,也許會開始懷疑,簿瑞安對這些標本如此津津樂道,他不若不是個食古不化的老學究,就是有哪根筋不對勁!不過請你們先別枉下斷語。其實我是個再浪漫不過的人了!
在我看來,博物館所展現出來的浪漫,比起「海角七號」裡那一盒情書,毫不遜色。譬如說,我們之所以在國立台灣博物館當中能看到那麼多琳瑯滿目的石頭標本,完全得歸功於一個叫岡本要八的日本人。他跟「海角七號」的日籍教師一樣地深情,不過呢,他愛上的不是台灣女孩,而是台灣的石頭!!(由於岡本要八對台灣的礦物進行長久的研究,因而他得以在台灣的地質學界佔有一席之地。)
我們不妨在深入思考國立台灣博物館的本質,它建立於日據時代,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也就是說,收藏於博物館中眾多的標本與日本帝國的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1895年日本人剛剛佔領台灣的時候,他們的首要之務便是瞭解這個新殖民地,因而他們立刻派出專家到各個角落,進行了涵蓋地理、自然環境與居民的風俗習慣的全面性調查。目的無他,都是為了要能夠有效推行殖民政策,好把台灣納入日本帝國的版圖。
由此可見,博物館的收藏品往往是殖民歷史的產物。光復五十多年後的今天,台灣居民能夠觀賞到這些東西,真不知該歸功於過去的歷史,還是該歸咎於當時台灣的殖民母國,日本。國立台灣博物館的特展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它不但完整地呈現了標本,以及其背後的故事,同時也呈現了博物館本身的自我意識,也就是反省的機制。
當我們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就彷彿是在把那一盒裝滿情書的盒子上面厚厚的灰塵,擦拭乾淨,而打開盒子。這是我們的自由選擇,同時也伴隨著義務。我們必須記住:有時候收藏本身等同於某一種的毀滅或者是侵略。我們得從歷史的美麗與歷史的殘酷之間找出一個平衡點,那才算是真正重視台灣豐富的歷史遺產!
雖然曾經在台灣山脈裡活躍的雲豹,早就已經絕種了,但是我知道還有一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得到。雖然對很多文化來說,先人的遺骨是神聖,而且是不應該隨便公開展示的,不過我知道有一個地方還能夠讓你我一窺端倪。這個地方就是博物館!
乍看之下,博物館是箇好地方,博物館藉由保存珍貴罕見的東西,來貢獻社會。不過,我忍不住懷疑,要是博物館多了一隻雲豹,那麼,山上不就少了一隻嗎?而原住民的那些頭蓋骨,又為何會離開了它們應該的那個墳墓呢?我不禁要問,博物館到底憑什麼收藏標本呢?其實只要經過仔細思考以後,我們會體認到一個事實:那就是收藏於博物館內的標本,不單單只是代表了某一種動植物、或文化,它更代表了收藏的歷史,特別是那些帝國主義以及殖民的歷史。毫無疑問地,四百年以來歷史曲曲折折的台灣,是最佳的範例。
諸位聽到這裡,也許會開始懷疑,簿瑞安對這些標本如此津津樂道,他不若不是個食古不化的老學究,就是有哪根筋不對勁!不過請你們先別枉下斷語。其實我是個再浪漫不過的人了!
在我看來,博物館所展現出來的浪漫,比起「海角七號」裡那一盒情書,毫不遜色。譬如說,我們之所以在國立台灣博物館當中能看到那麼多琳瑯滿目的石頭標本,完全得歸功於一個叫岡本要八的日本人。他跟「海角七號」的日籍教師一樣地深情,不過呢,他愛上的不是台灣女孩,而是台灣的石頭!!(由於岡本要八對台灣的礦物進行長久的研究,因而他得以在台灣的地質學界佔有一席之地。)
我們不妨在深入思考國立台灣博物館的本質,它建立於日據時代,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也就是說,收藏於博物館中眾多的標本與日本帝國的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1895年日本人剛剛佔領台灣的時候,他們的首要之務便是瞭解這個新殖民地,因而他們立刻派出專家到各個角落,進行了涵蓋地理、自然環境與居民的風俗習慣的全面性調查。目的無他,都是為了要能夠有效推行殖民政策,好把台灣納入日本帝國的版圖。
由此可見,博物館的收藏品往往是殖民歷史的產物。光復五十多年後的今天,台灣居民能夠觀賞到這些東西,真不知該歸功於過去的歷史,還是該歸咎於當時台灣的殖民母國,日本。國立台灣博物館的特展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它不但完整地呈現了標本,以及其背後的故事,同時也呈現了博物館本身的自我意識,也就是反省的機制。
當我們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就彷彿是在把那一盒裝滿情書的盒子上面厚厚的灰塵,擦拭乾淨,而打開盒子。這是我們的自由選擇,同時也伴隨著義務。我們必須記住:有時候收藏本身等同於某一種的毀滅或者是侵略。我們得從歷史的美麗與歷史的殘酷之間找出一個平衡點,那才算是真正重視台灣豐富的歷史遺產!